■制圖/楊誠
“起步較早,現在已明顯落后”的局面,已經成為長沙會展業發展的尷尬。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展館面積不足為代表的硬條件不足,和會展人才短缺的軟實力薄弱。
在長沙會展業摸爬滾打了近十年的資深人士說,長沙會展業已經到了一個急需“泄洪”的境地: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體制上的障礙,制約了長沙會展業的發展,也阻礙了城市間會展業的合作。
開閘泄洪或將升平一片。
再過三年,建筑面積或超過20萬平方米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將建成啟用﹔而湖南商學院會展經濟管理本科專業2007年開設以來,已經向長沙會展業輸送了百余名“科班人才”,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把開設會展專業列入計劃……
生存狀態
會展業門檻低
但一般做不過三年
對於初進會展業的“新生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自由、很有意思、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創意的行業﹔而在資深人士眼中,任何會展都是一項浩大的、系統的工程,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一點問題都出不得。
如此浩大的工程,似乎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來。
然而記者在網上以“長沙會展公司”為關鍵詞搜索時,能找到數十家做會展服務的公司。
“行業門檻不高,但生存很難,能夠維持三年經營情況還良好的,就很不錯了。”長沙支點展覽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江九良說。
戴自琦曾經是長沙和旺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如今已轉做他行,他在會展業干了3年,然后發現自己不甚適應,他說辦一個三天的會展耗費的精力,需要有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時間來休整,嗓子說到啞、電話打到爆是常事。
而在浙江中博展覽股份董事長兼總裁任行眼中,忙碌和高壓力似乎都夠不成門檻,他舉例說做展覽要拿批文,這對一個小展覽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這個行業門檻看起來似乎很低,誰都可以搞,但是真正進入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門檻是很高的,像批文就一定要形成一定的規模、人脈,或者一點社會資源品牌基礎,才能拿得到。”任行說。
硬條件
展館面積不足
成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基於長沙目前會展經濟的水平,江九良稱,沿海一個中等規模的私營會展公司舉辦一個大型會展的收入,就能頂整個湖南私營會展公司一年的收入。
而戴自琦曾執掌的和旺公司,一年做4-5個大型展會,銷售收入可達1000多萬元,他表示這個水平只是一線城市會展公司做一個大型展會的收入。
“沒有大型的展銷會,收入當然就低,但受展館面積限制,我們根本就拿不到上規模有影響力的展會。”江九良說他每年都要遇到多次“把展位圖一發出去,人家就覺得太小直接拒絕”的情況。
其實,對於湖南會展業來說,“展廳問題”已是被業內公認的致命之殤。
據了解,若是大型展會布展,湖南目前最大的展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的展位數量,一樓和二樓總共才隻有1000多個,而江西、廣西、貴州的展館都能達到4000多個,武漢的更能達到8000多個。
記者從長沙市會展辦得到的數據顯示,長沙的展館面積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20名之后,在中部六省中,展館面積僅高於太原。
不過,這種狀況不久或將得以改觀。今年6月,選址於黃興黎?片區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已正式開工,新場館有望在2016年底前建成,“建筑面積或超過20萬平方米,是湖南國際會展中心的五倍。”長沙市會展辦主任陳樹中說,這將意味著長沙會展業進入新一輪跨越發展期。
軟實力
人才培養、制度設計
亟待提升
展館問題之所以如此尖銳,與行業發展速度密切相關。在長沙迅猛發展的背后,從秩序到制度,從觀念到人才,似乎都沒有跟上節奏。
永州人肖疑飛11月初來長沙展銷會購買三七,在談好價格之后,因為不同意商家將三七打成粉,商家卻翻臉直稱“看你不順眼,不賣給你了”,肖疑飛稱商家有可能在磨粉的機器上做了手腳。
對此,湖南師范大學會展與休閑研究中心主任許春曉說,如今為了盡可能賺取展位費和服務費,有的主辦方在招商時“飢不擇食”,導致參展企業良莠不齊,展會質量不高。
如此一來,真心實意前來參展的客商便頗有怨言。“連基本的宣傳都沒做到位,靠的都是虛假的噱頭來吸引廠家,結果觀展的人數寥寥無幾。”從廣東過來參加某服裝展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吐槽”。
為解決好會展行業當前存在的行業無序競爭、騙展跑展等問題,市會展辦主任陳樹中告訴記者,市會展辦擬將出台《長沙市會展業管理條例》,而且目前對會展管理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可行性和必要性調研已經啟動。
陳樹中還說,與此同時進行的工作,還有會展人才的培養。在湖南商學院會展經濟管理系主任王佩良看來,“會展行業不缺人,缺的是人才,我們到目前為止都還是湖南高校唯一的會展本科專業。”(記者 黃利飛 實習生 鐘雅潔 沈棟)
記者手記
要實現后發趕超,要發力自創品牌展會
據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調查,通過一般渠道找到一個客戶需要成本219英鎊,而通過展覽會成本僅為35英鎊,展覽會是最有效的營銷中介名副其實。
也正是因為這樣,處於會展業薄弱環節的中部各地區,都在竭力發展會展業。比如武漢投資78.3億建成面積44.3萬平方米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合肥正“全力創建區域性會展中心城市”、鄭州提出建設“中部會展龍頭城市”……
就長沙而言,陳樹中認為,隨著市委、市政府對會展行業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場館、政策、人力、資金的投入力度也非十年前可比,加之長沙“中部樞紐”的戰略地位日漸突顯,要想大力發展會展業,成為中部地區會展業的“領頭羊”是極為可能的。
然而,王佩良認為,面臨四周有力的競爭對手城市,長沙要想成為中部會展業的“領導者”而非“追隨者”,需要正確的發展規劃和定位。
“除了要申辦國字號的大型會展,比如糖酒會外,更要有像金鷹節、配博會、花炮節等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展會,破除‘自己叫得歡,外界無人知’的局面。”王佩良說。
據了解,如今已經名聲在外的中國(長沙)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會,業界評價“不僅是產業盛會,更是學術盛典,如果誰缺席了就會讓人以為他不在這一行干了。”
江九良說:“一個成功的展會,不僅僅是賣了多少東西,而是參展企業能夠在這裡獲取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甚至洞悉競爭對手的產品研發和前進步伐。”
如此來看,用“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句話來形容會展業,似乎再恰當不過。
長沙的會展業的內行人士都在說,向觀眾銷售以獲取利潤,是組展單位與參展商的初始動力,但是一個項目要想長久走下去,必須要以品牌展會的專業化、信息化、規范化和國際化,通過向目標觀眾展示先進技術產品和企業形象,方能將展會的經濟拉動作用放至最大化。
來源:華聲在線